近日,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在2020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表示,目前全國228家鋼鐵企業,共有6.1億噸粗鋼產能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重點地區82家、3.3億噸的粗鋼正在開展評估監測。
●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緊迫性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9.96億噸;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我國鋼鐵產能*密集的區域,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和天津五省市的粗鋼總產量約為4.2億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42%。同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也是大氣重污染天氣頻發地區,區域環境承載力和鋼鐵產能布局的矛盾日漸突出。
另一方面,我國鋼鐵行業的工業結構性問題嚴重,產能巨大且長流程比重過大,獨立焦化和軋鋼企業數量較多,電爐鋼占比不足10%;運輸結構對環境影響大,多依靠公路運輸,汽車尾氣和揚塵的污染作用明顯。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朱廷玉認為,鋼鐵行業既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又是大氣污染的重點行業,會是未來大氣質量改善的關鍵和難點之一。
2018年2月,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在鋼鐵行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隨后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出推動鋼鐵等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序幕正式拉開。
●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標和計劃
根據《意見》,鋼鐵超低排放改造計劃分兩個階段實施。到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率先推動大中型鋼鐵企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力爭60%左右的產能完成改造。到2025年底前,重點區域保留的鋼鐵企業基本完成改造,全國力爭80%以上產能完成改造。全國新建(含搬遷)鋼鐵項目原則上要達到超低排放水平。
同時,近些年移動源污染突出,以貨運為主要運輸方式的鋼鐵行業也難辭其咎。劉炳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生產1噸粗鋼需要5倍的廠外運輸量,整個鋼鐵行業的貨運量可占到全國貨運總量的十分之一,且多依靠公路運輸,80%左右為國三、國四標準的柴油貨車,污染物排放量巨大。
為此,《意見》首次對鋼鐵企業大宗物料產品清潔運輸提出要求,明確進出鋼鐵企業的鐵精礦、煤炭、焦炭等大宗物料和產品采用鐵路、水路、管道或管狀帶式輸送機等清潔方式運輸比例不低于80%;達不到的,汽車運輸部分應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車或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汽車。
除運輸環節的排放之外,鋼鐵行業對環境的影響還包括組織排放和無組織排放。考慮到鋼鐵行業流程長、工藝復雜,原燃料和工藝過程對*后的排放影響較大,《意見》根據行業排放特征分門別類,優先通過工藝改造、煤氣精脫硫、低氮燃燒、煙氣循環、無組織排放控制等源頭治理和過程控制,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技術變革繼續推動改造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超低排放推動了鋼鐵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的全新變革。國內企業和科研院所通過技術革新,不僅實現了SCR工藝在燒結煙氣脫硝中的工程化應用,還研發出活性炭法煙氣多污染物協同高效凈化等技術。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鋼鐵行業取得的經驗可以為其他非電行業大氣污染治理起到示范作用。
進入2020年,各地繼續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河北省出臺《支持重點行業和重點設施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的若干措施》,推進鋼鐵、焦化、水泥、垃圾焚燒等多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甘肅省發布《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計劃》,積極有序推進現有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表示,據初步測算,到2025年,《意見》任務全面完成后,將帶動鋼鐵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分別削減61%、59%和81%。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總量將在目前的基礎上分別削減14%、18%和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