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深入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進一步強化清潔生產審核在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和產業升級改造中的支撐作用,促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環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形勢的日益加劇,清潔生產理念應運而生,即從源頭削減污染,實現“節能、降耗、減排、增效”。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對生產過程與產品采取整體預防的環境策略,減少或者消除它們對人類及環境的可能危害,同時充分滿足人類需要,使社會經濟效益*大化的一種生產模式。
“清潔生產”概念的出現,*早可追溯到1976年的“無廢工藝和無廢生產國際研討會”,會上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之后聯合國在全球范圍內推行清潔生產,越來越多的國家建立了清潔生產中心,推動著各國清潔生產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2003年和2004年,我國先后出臺了《清潔生產促進法》和《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拉開了清潔生產體系建設的序幕,后在此基礎上,《清潔生產促進法》完成修訂、發改委又出臺了《清潔生產審核辦法》,清潔生產體系的建設得到進一步規范。
清潔生產在我國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部分地區推廣效果明顯。據《中國環境報》報道,“十三五”以來,陜西通過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為79家,關中、陜北居多,這兩地完成清潔生產審核企業數量分別占全省總量的49%、44%,涉及行業包括火電、化工、冶煉、機械電子、輕工、采礦等。
同樣的成效也發生在甘肅,據甘肅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僅2018年,全省清潔生產產業實施帶動性工程3項,子項目12個,總投資3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2億元。預計到2020年末,全省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可達到90%,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國家級園區100%通過循環化改造。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加大清潔生產推行力度,加強全過程管理,減少污染物排放。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也提出,要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
可以看出,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建設期,國家層面上對清潔生產提出的新的要求。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負責人表示,現有的一些文件要求已明顯滯后,此次印發的《通知》落實相關發展的新要求,進一步完善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推進機制,用于指導地方清潔生產工作的開展和推進。
此次《通知》與以往的“清潔生產審核工作要求”*大的不同是進一步加強了與“十四五”期間新的生態建設任務的結合,明確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背景下,聚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需求迫切的行業作為當前階段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全面落實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要求。
同時,《通知》還鼓勵各地區負責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部門要根據企業的生產工藝情況、技術裝備水平、能源資源消耗狀況和環境影響程度的不同,探索實施差別化清潔生產審核;探索清潔生產審核制度與排污許可制度相銜接的模式,促進排污許可規范實施與常態管理。
此外,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大部分需要在第三方咨詢機構的支持下完成,但目前第三方咨詢市場混亂,咨詢機構為了搶占市場,惡意進行低價競爭。《通知》提出可以積極探索行業、工業園區和企業集群整體審核模式,提升行業、工業園區和企業集群整體清潔生產水平,有條件的地區可開展政府購買第三方清潔生產審核服務試點。
本周,發改委印發相關文件就化學原料、硫酸、再生橡膠和鍺行業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通知》中的安排,未來會有更多行業納入其中,充分發揮清潔生產審核在行業節能減排和升級改造中的支撐作用,助力“十四五”污染防治。